川普後時代的全球化
在川普總統任期結束後的今天,世界正試圖重整因其政策而破碎的全球秩序。全球化雖然仍在運行,但其核心價值與領導力量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無論人們對川普的國內政策抱持何種看法,都無法否認他對全球體系造成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美國曾經是文化魅力、民主理想與全球領導力的象徵,而如今其「軟實力」已大幅削弱。若說布希政府揭示了軍事「硬實力」的侷限,那麼川普則徹底摧毀了美國透過尊重與敬佩所建立的「軟實力」。創造「軟實力」概念的學者奈伊(Joseph Nye)近期指出,川普削減文化外交項目、政治干預美國之音等行徑,已嚴重損害美國作為榜樣的吸引力。
川普的外交政策是赤裸裸的交易式操作。「美國優先」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行動指南。他放棄多邊合作的精神,轉而採取雙邊談判策略,刻意利用權力不對等來迫使貧窮或弱小國家接受不平等條件。然而,川普誓言要解決的美國貿易赤字問題,並未因此改善。事實上,截至2025年1月,美國貿易逆差反創歷史新高,達到1,314億美元,顯示他對貿易失衡的理解根本錯誤。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於國家的儲蓄率與財政赤字,而非關稅或激進手段。
在國內,川普自詡為良好治理的典範,卻在其億萬富翁內閣中充斥明顯的利益衝突。他聲稱任內毫無利益衝突,卻同時任命與全球商業緊密相關的人士擔任高官。令人遺憾的是,美國社會對此似乎無動於衷,也許是政治疲勞,也許是黨派對立令人麻木。
在世界舞台上,川普更成了娛樂與嘲諷的對象。在義大利,人們調侃「川普讓貝魯斯柯尼看起來很優秀」。在非洲,一些人說「川普讓我們的獨裁者都顯得有品味了」。這些幽默的評論其實透露出一個殘酷的現實:美國的國際領導力與道德權威正面臨瓦解。
更令人擔憂的是,川普對國際法的公然輕視。他無視既有協議,挑戰世界貿易組織的裁決,宣示「只在有利時才遵守規則」。2025年,美國最高法院阻止他援引《敵國外國人法》大規模驅逐委內瑞拉難民,指其違反正當程序;另一案中,川普政府無視法院命令,拒絕將一名遭誤遣返的薩爾瓦多男子送回美國,引發司法界譁然。這些事件突顯出政府高層對法治原則的漠視。
全球秩序本已因民粹主義、不平等與氣候危機而岌岌可危,如今更因美國這一強權無視規則而動搖。當最有權力的國家宣布「規則只適用於他人,不適用於自己」,合作的基石便開始崩解,弱國也將因此暴露於強權壓迫之下。
後川普時代的世界更加破碎:同盟關係遭受考驗,國際組織力量減弱,美國的道德領導地位搖搖欲墜。然而,這場破裂也帶來機會——其他國家有機會挺身而出,新興聯盟有機會孕育而生,更公平的全球化模式有機會誕生。
但若美國希望重新贏得全球信任,必須從謙遜開始,透過一致性重建信譽,並重新承諾那些曾使其成為全球領導者的價值觀——不是靠威脅與壓力,而是靠合作、公平與對法治的尊重。
後川普時代的挑戰,不僅是政策轉變的問題,更是信譽重建的問題。在這個充滿觀望、戒心與期盼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為未來發聲。讓我們大聲說出:拒絕恐懼,拒絕虛假的經濟政策,拒絕關稅驅動的未來,拒絕一切以犧牲全球信任為代價的短視做法。
未來,不屬於嗓門最大的人,而屬於願意搭橋、而不是燒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