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程去發現Youtube的演算法


去年聖誕節假期期間,我在家中無聊,於是做了一些有關創作內容的研究。我對於揭開 YouTube 上如何驅動觀看數、建立觀眾群和增加收益流的秘密演算法很好奇。這個旅程充滿了試驗和錯誤,非常辛苦,但也是發現和學習的道路。

我開始通過創作影片,並將時間和努力投入到每一部影片中。你可以點擊這個鏈接看到它:必去香港前14家餐廳 | 美食家指南。然而,起初的觀看數量接近零,觀眾的增長也停滯不前。那時我意識到,減少在無產出的策略上投入時間,並停止浪費時間在影片編輯上是關鍵。這個頓悟導致了第一次重大改變:我開始關注觀眾想要的,而不只是關注個人的興趣。

我從 YouTube 自身的創始故事中得到靈感,我理解到成功通常伴隨著一系列的失敗和調整。YouTube 本身由於用戶反饋和市場需求,原來的概念經過改變。這個範例對我來說是一個希望和策略的指南。

為了真正掌握平台的力量,我變成了一個數據的學生。這意味著我對內容創作的整個方法進行改變。每一部影片現在都是一個數據點,提供了有關觀眾偏好和行為的寶貴見解。我進行基於數據的決策,但總是優化人類的參與。畢竟,人們回應的是故事,而不僅僅是事實和數字。

我開始創作與觀眾的情感和興趣相呼應的影片。內容不再僅僅是為了自我表達,而是為了那些熱切等待每次上傳的觀眾。這是從以自我為中心到以觀眾為中心的內容的轉變。

我的一部觀看次數最多的影片是用深度學習,具有長短期記憶(LSTM)網絡來創作爵士樂:

我分析了觀眾的行為、參與率和反饋,並相應地調整內容策略。這個嘗試、失敗、分析、調整的循環成為我旅程的支柱。

慢慢地,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觀看數飛漲,觀眾人數也增加。到目前為止,觀看次數已成長到3800次:

我的頻道成了研究YouTube演算法的一個實驗場所,理解並滿足人的行為和偏好。

通過這個旅程,我了解到在YouTube上的成功不僅僅關於創造力,更是要理解並適應不斷變化的數位媒體景觀。是否能夠解鎖Youtube演算法,我們需要成為故事講的大師(內容為王)和數據的學生(數據為后)。如果你喜歡我的Youtube頻道,請點擊喜歡,訂閱並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