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的歷史教訓
進入2025年,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大力推行關稅政策,引發各界對經濟動盪的擔憂。他的政府近期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等貿易夥伴的進口商品徵收高達25%的關稅,已經嚴重衝擊金融市場,令經濟學家們深感憂慮。隨著經濟衰退的警訊越來越明顯,我們有必要回顧歷史上美國實施保護主義政策的教訓,尤其是臭名昭著的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
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被視為美國史上最具破壞性的貿易政策之一。該法案由胡佛總統在大蕭條初期簽署生效,對超過兩萬種進口商品大幅提高關稅。這項措施原本旨在保護美國本土產業及農民,卻意外引發全球貿易夥伴的報復性關稅措施,造成嚴重後果:美國出口量暴跌超過60%,全球貿易規模萎縮約三分之二,失業率飆升至前所未見的高點。雖然歷史學家對於該法案是否直接導致大蕭條仍有爭議,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它無疑加劇了這場危機,使全球貿易萎縮,重創依賴出口的產業。加拿大等國家隨後對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更進一步打擊美國出口,加深經濟困境。
時隔近一個世紀後,川普總統似乎決意重蹈覆轍。他近期宣布的新一輪關稅措施已導致股市急劇下跌。經濟學家紛紛警告,美國正面臨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風險,而這種風險主要源自川普政府激進的關稅政策。高盛(Goldman Sachs)最近將美國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預測從15%調升至20%,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則將此機率估計得更高,達到35%。這些新關稅措施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十分明顯: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將面臨顯著上升的成本壓力。根據最新分析,美國所有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水平可能從2024年的2.5%基準,大幅攀升至13.8%,創下自1939年以來的新高。這意味著每年將給美國經濟帶來約1,090億美元的損失。此外,這些不斷上升的成本將透過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對一般美國家庭造成不成比例的衝擊。例如,僅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新一輪關稅,每年就可能造成超過1,09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此外,中國等貿易夥伴已開始對美國農產品出口實施報復性關稅措施,更進一步加劇這些損失,威脅脆弱產業中的就業機會。
多數經濟學家一致認為,川普政府激烈推行的關稅策略,很可能在2025年引發美國經濟衰退。近期股市在新一輪關稅宣布後的大幅下跌,凸顯出投資人對於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所帶來成長放緩風險的憂慮。同時,由於民眾擔心日常用品價格上漲,以及企業投資和招聘決策面臨不確定性,美國消費者信心也明顯下滑。儘管川普聲稱這些措施只是邁向經濟強大與自給自足過程中必要的「過渡期」,但經濟學家警告說,歷史教訓清楚地表明了這種樂觀想法的不切實際。《斯姆特霍利法案》的歷史教訓生動地提醒我們,不斷升級的貿易壁壘往往適得其反,不僅無法帶來繁榮,反而會嚴重拖累整體經濟。
經濟學家科斯蒂諾(Arnaud Costinot)與羅德里格斯-克萊爾(Andrés Rodríguez-Clare)的研究指出,雖然貿易對像美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有益,但整體而言其實收益有限。他們具影響力的研究表明,美國消費者每花費一美元中,大約只有八美分用於購買進口商品。如果完全停止所有進口,美國確實會變得比較窮,但也不至於急劇惡化。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提高關稅是無害之舉。即使是小規模干擾,也可能透過報復性措施和企業信心喪失,引發更大的負面效應。目前川普政府推行的政策正冒著重蹈《斯姆特霍利法案》覆轍的風險,引發主要貿易夥伴報復性措施,大幅降低出口量、製造業就業機會流失,以及整體經濟成長放緩。
川普當前推行的關稅策略與近百年前《斯姆特霍利法案》的歷史相似之處令人震驚,也令人擔憂。儘管川普堅稱他的政策最終將使美國受益,但無論從歷史還是當代經濟分析看來,都強烈表明事實並非如此。透過提高消費者物價、破壞供應鏈、引發貿易夥伴報復,以及製造市場不確定性,川普政府2025年的關稅政策正讓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邊緣——而他本人也從未排除這種可能性。如同我們從大蕭條時代痛苦學到的一樣:保護主義貿易戰很少有好結果。在面臨2025年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中,美國決策者應謹記歷史教訓:保護主義或許能帶來短期利益,但往往會帶來長期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