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非得有所感受才會改變

當組織談論變革時,往往從策略簡報、新的架構、調整後的文化與升級的系統開始。領導者蒐集數據、分析趨勢,並設計出合理的轉型計畫。但儘管投入了這麼多心力,真正的改變卻很少能持續下去。為什麼?因為他們忽略了最關鍵的元素──人。

每一場成功的轉型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人類行為的改變。而人類的行為,並不僅僅因為邏輯推理而改變。它會在內心被某種深刻的感受觸動時,才真正產生轉變。即使是在最重視數據分析、最講求理性推論的環境中──即便是那些最頂尖的 MBA 畢業生──真正驅動行動的從來都不是試算表,而是情感。

最有力量的改變,並非始於分析,而是源自一個清晰的瞬間。一個讓人重新看見問題本質的時刻,一個讓人感受到迫切性的時刻,一個讓人心中油然而生「非改不可」的時刻。那正是點燃真正行動動力的火花。你不會因為節稅或房租更便宜而說服一個人結婚;你會因為愛、信念與人生的意義打動對方。在組織裡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也是為什麼,儘管令人痛苦,危機往往是最強大的催化劑。當恐懼、焦慮,甚至是絕望籠罩時,人們才會願意放下過去那些曾經帶來成功,但如今卻成為阻礙的習慣。正如哈佛商學院一位教授所言:「在沒有迫切危機的情況下,人們會繼續按照他們習慣的方式做事。」這就是人性。我們總是緊抓著熟悉與舒適,直到不舒服的程度讓我們再也無法忽視。

因此,如果你是領導變革的人,不要只是要求新的流程或再交出一份報告。請描繪出局勢的真相,創造出一種緊迫感──不只是訴諸恐懼,更要展現不改變會失去什麼,以及改變後能獲得什麼。讓人們在情感上與使命連結。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停滯的代價,以及前方機會的可貴。

因為變革,從來都不只是計畫、系統或策略的問題。它關乎信念、關乎希望,更關乎在每個人心中點燃那把火──那把說著「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必須做得更好,而這一切,從我開始」的火。

真正的轉型,從來不是從頭腦開始,而是從心開始。當你觸動人心時,行動自然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