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惰性,戰勝拖延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個任務擺在眼前,隨著時間流逝,在腦海中變得越來越巨大。真正讓人感到壓力的往往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開始」的念頭。站在山腳下仰望山峰時,總覺得遙不可及。但事實是,任何任務中最難的部分,就是踏出第一步。克服惰性,就是治癒拖延的關鍵。
管理顧問 Keith Ellis 曾說過:「惰性是成功最大的障礙,但同時也是最容易克服的。你只需要行動。」 就是這麼簡單——行動!步伐大小並不重要。寫下一行字、打一通電話、寄一封郵件,任何動作都能打破惰性。一旦開始,你就會發現繼續下去容易得多。愛因斯坦曾說過:「什麼都不會發生,直到有東西開始移動。」 雖然他談的是物理學,但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人生:什麼都不會發生,直到你開始行動。
當你行動起來,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也會產生巨大的力量。你已經開始了,你避免了積壓,最重要的是,你創造了動能。動能是奇蹟般的東西。運動中的身體會繼續運動,你也一樣。原本高不可攀的山峰,因為你已經邁步而上,突然不再那麼可怕,而是可以一步一步攀登。
我從親身經驗中明白了這個道理。當我面對龐大的任務時——無論是研究經費申請、冗長的報告,甚至是一個書章——我從不告訴自己必須一次完成。我只告訴自己:今天先寫一段話,哪怕很粗糙也沒關係。因為明天再回來修改、延伸,就容易得多。如此一來,動能逐漸累積,曾經難以著手的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地流動起來。《呆伯特》漫畫的作者 Scott Adams 曾說過,他達成目標的秘訣在於每天養成能讓自己朝正確方向邁進的行為習慣。這就是關鍵——持續的小行動會帶來巨大的前進力量。
但行動不僅僅是進展,它更是力量。我在演講時,偶爾會拿起一本書,書裡夾著一張 10 美元鈔票當書籤,然後問觀眾:「誰想要這本免費的書?」幾十隻手立刻舉起來,但大家都坐在原位。最後,總會有一個人勇敢地站起來,走到台前,把書拿走。差別在哪裡?他們行動了。成功不會屬於只舉手的人,而是屬於真正起身去爭取的人。世界永遠獎賞行動者。
記憶專家 Harry Lorayne 曾直言:「正向的思想必須化為正向的行動,才能成就任何有價值的事。」 正向思考固然重要,但如果停留在腦中,一切都不會改變。想像未來雖然有力量,但唯有與行動結合才會實現。是的,挑戰會出現,你也會跌倒,但每個障礙都是墊腳石。每一次不完美的嘗試,都是磨練,會讓你更強大、更靈活,為未來更大的挑戰做好準備。進步從來不是完美,而是持續的行動。
紐約州前州長 Mario Cuomo 曾分享過他母親給他的忠告。她告訴他成功的兩大步驟:「第一,弄清楚你想做什麼;第二,去做。」簡單、明確、永遠適用。
所以,這是對你的提醒:拖延會扼殺夢想,但解藥永遠掌握在你手中。不要等待完美的計劃、完美的心情或完美的時機,因為那根本不存在。唯一存在的,是「此刻」。而此刻,你就能踏出一步。寫下一句話,撥出一通電話,打開那個檔案,做一件事。因為當你開始行動的那一刻,一切都會不同。
未來不屬於那些只會談論夢想的人,而是屬於那些行動的人。做那個從座位上站起來的人,做那個開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