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決定建立內在力量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每一個當下,不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都在決定自己正在成為什麼樣的人。從我們允許出現的想法,到我們採取的行動,再到我們在困難時的反應,我們的人生不過是所有選擇累積的總和。
我們很容易相信自己是環境的受害者。我們怪罪成長背景、限制,或外在世界。然而事實是,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控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但我們永遠可以控制如何回應。而在這個回應中,蘊藏著我們真正的力量。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就是建立堅定內在力量的第一步。
許多人把「重大」選擇視為人生的轉捩點,例如去哪裡讀書、要嫁娶誰、要不要換工作。這些看起來都極為重大,甚至令人畏懼,彷彿只要踏錯一步就一敗塗地。但事實上,人生的走向更大程度上是由日常「小選擇」所決定的。你是選擇按下貪睡鍵,還是立刻起床?你是選擇心懷感激,還是抱怨?你是選擇用善意對待親人,還是用焦躁回應?這些小小的選擇會累積,會養成習慣,會創造動能。久而久之,它們的影響遠遠超過任何單一的重大決定。
最鼓舞人心的故事,往往來自那些在逆境中仍選擇堅強的人。前足球員達格芬·艾諾利(Dagfinn Enerly)在比賽中意外癱瘓,本可以陷入絕望,但他選擇了堅韌。在家人和隊友的支持下,他將痛苦轉化為力量。他的故事提醒我們,雖然我們無法選擇所有境遇,但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態度。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選擇依然存在。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日常困擾。想想那位曾經痛恨塞車的人,他常常因為堵車而憤怒不已。但有一天,他意識到生氣毫無幫助,於是選擇保持冷靜,甚至對其他駕駛微笑並揮手示意。他仍然準時到達公司,但心境卻完全不同。世界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他的選擇。
甚至那些改變世界的領導者也深知選擇的重要性。馬克·祖克柏每天穿同一件灰色T恤,歐巴馬則只在藍色與黑色西裝之間切換,史蒂夫·賈伯斯則以牛仔褲和黑色高領毛衣聞名。他們刻意簡化日常選擇,為的是把有限的心力保留給真正重要的決策。這提醒我們:把習慣固定下來,替自己省下瑣碎的糾結,才能專注於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當然,有些選擇是痛苦的。有時候選擇堅強意味著犧牲,比如結束一段有害的關係,離開一份安逸卻無意義的工作,或在眾人期待時選擇說「不」。這些選擇雖然痛,但往往最為重要。我的母親常在我遭遇不公平時對我說:「隨它去吧。」起初我不明白,但多年後我才懂,她並不是要我放棄,而是提醒我要選擇內心的平靜。真正的勇氣,不是去打每一場仗,也不是抓住每一個傷口,而是能放手,並以更堅強的姿態繼續前行。
歸根究柢,內在力量不是天注定的,而是源自選擇。你越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眼前的選擇,不論大小,就越能重新掌握人生的主導權。有了覺察,就有自由;有了自由,就有勇氣;有了勇氣,就能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所以,下次當鬧鐘響起時,停下片刻問問自己:今天我要怎麼選擇? 因為一切都是選擇。而你的人生品質,就是在一次次選擇中累積而成的。堅強的人不相信人生早已被安排好,他們知道人生是靠一次次選擇所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