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心,而非僅僅驅動系統的架構

作為企業架構師,我們常常傾向專注在那些我們能掌控的領域,例如架構框架、技術深度、治理與執行力。這些都是具體、可衡量,而且能讓人獲得成就感的專業能力。然而,如果你的「職涯存摺」在專業與成果方面都相當豐盛,但在人際關係這一欄卻是空白的,你就會成為一名「職涯隱士」:勤奮、能力強、性格鮮明,卻缺乏真正關心你、與你關係緊密的人。企業架構師的角色本質上就是連結式的,我們必須串聯團隊、協調商業與技術方向,並在組織內建立影響力,但人際關係往往被忽略或低估。我們花大量時間投資技能,卻很少投資在人與人之間的網絡,這些網絡往往才是放大我們影響力的關鍵。
現實是,我們所處的環境正不斷加速變動。一位網路工程師曾對我說:「如果我一個月不追科技趨勢,我就過時了。總有一天,一箱軟體就會取代我,而我只能站在那個箱子上求生存。」這種隨時可能被淘汰的焦慮,在今日的技術領域並不罕見。學習新工具與新方法固然重要,但單靠技術已不足以建立影響力。新技能能替我們打開新的大門,而真正讓我們留在房間裡的,是人際關係。真正優秀的企業架構師,不只因為他們的架構能力與治理思維而出色,更因為他們能動員人心、建立信任、推動一致方向。他們保持好奇、保持彈性,也深刻明白:推動轉型的不是系統,而是人。
同理心,是企業架構師工具箱中最被低估的能力之一。它不是軟實力的附屬品,而是一種能夠理解組織中不同角色的動機、壓力與限制的策略性能力。我經常問利害關係人一個問題:「我能做什麼,讓你在你的主管面前像個搖滾巨星?」這個問題常讓人感到意外,因為它打破了傳統的職場互動模式。但正因如此,它能迅速建立信任。當我們不再只關注自己的目標,而是真正關心對方的成功時,合作就會加速,我們的影響力也會自然提升。這種思維顛覆了傳統的職涯邏輯,不再是依靠別人的成就來推動自己,而是透過讓他人變得更好,使整個系統因我們而提升。
人們常說我很了解他們面臨的挑戰,但那不是因為我特別聰明,而是因為我願意提出問題並傾聽。我不是讀心者,你也不是。然而持續的好奇與同理心,會成為我們最大的競爭優勢。我們所設計的系統必須具備韌性、可擴展性與面向未來的能力,而我們的人際網絡也必須如此。技術會變、人會走、新技能永遠需要學,但如果沒有深度的連結與信任,我們的影響力會迅速消散。同理心非常珍貴,不應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身上,但應慷慨投入在值得投資的關係裡。在這個充滿顛覆與變動的時代,今天你所建立的關係,就是你明天能創造影響力的基礎。